曾经看过一本书,里面内容是父母应该如何培育自己的孩子。其中一段内容很值得与大家探讨的,也是现今社会很多父母所遗忘的.....
作者问:教孩子一辈子有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重要?还是让他把九十八分变成一百分重要?很直接的一个问题,也是这世界父母所面对的。如果这问题问家长,大多应该会说前者重要吧~如说现在家长做哪一个呢?应该都是后者吧~这么一个争权夺利的社会,哪有机会让你超越我孩子半步,我能不赶快把他培育成才,好让他在社会有立足之地吗?这就是现在父母亲的心声......
有一个学生,他补习竟然补了四科,他老师问她,就不能少补一些,补两科就好,学生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那边的,都是补四科.......”累得学生.......那么的忙碌生活,也因此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迷茫。而且经过观察,老师发现,有补习的学生成绩不一定比没补习的学生好。为什么呢?第一:有补习的学生大多上课不专心,因为他想着补习那边都教过了,然后就和旁边的同学说,这我会,那我会,结果自己上课不专心,还打扰别人。或者是学校教的补习还没教,心想,反正补习那边一定会教的,就没完全的专注上课。第二,有补习的学生比较临时抱佛脚。没补习的学生,会自己找重点。有补习的,就等补习老师发重点给他们,然后死背。到考试结束后,就通通忘记了。学的东西没学到,读书的态度,读书的方法也就没完成。
很多时候,孩子考好成绩,是给家长老师交代而不是给自己交代。曾经听过一个学生问:老师,你们说要把书读好,我们做了,你们说要把试考好,我们也做了,为什么就是不能谈恋爱呢?
由此可见,学生已经忘记,或许可以说,他们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了。
有一个学生上了大学,没有一个月就被校方送回去。为什么?校方说,你还是先回去学习怎么洗衣服,擦桌子,怎么照顾自己再来吧!呵呵~现今有一句话: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小时候父母常说:你把书读好就好,其他的东西你不用管。结果生活起居,完全有别人来打理,自己从没动手学习过。有一个小孩更厉害,他父亲叫他去扫地,他说他的手是用来扫天下的。呵呵,一屋不能扫,如何扫天下?
而且,为什么学历越高的失业率越高?因为薪资比较低或比较辛苦的工作,大学生那肯去做?不肯去磨练。高材生,觉得自己还不如人,所以就愿意从头学起。那大学生是不是不会为人处世的态度,而只是在追求一张文凭?
很多父母都担心,没高的学历,以后工作难找啊~其实现在很多企业家,要的是职员的知识外,还很看重他们的品行。记得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他去面试,但看到同时去面试的人,个个都是学历比他高的,他心想机会可能不高,就以平常心对待。到他面试时,在坐下来前,他看到前面有一张纸屑,就把它拾起来丢进垃圾桶里,一坐下来,就听到主考官说:你被入取了。
或许家长会问,那我是不是不用给他读那么多书?这不能一概而论。古代有一句话,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教育的顺序不可以搞错。所谓德才兼备,德在前面,就是要有德,才长知识技能。
因此,现在的领导人真正要用的是有品德,有责任心,敢担当的员工。西方的管理学:从TQM修正成TEM,也就是品质管理到道德伦理管理。因此,我们能不先注重孩子的品德吗?就让我们带领孩子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出发,让他往后的人生有更大的发展。
2 則留言:
说到很有道理!赞成!但是某些同学为了考好成绩是因为。。如果考不好。。。会被父母责备。。一些为了不要被父母责备就作弊咯。。父母逼孩子会造成孩子做一些negative的事情来给父母满意他们的成绩。。。你认同我的看法吗???
我非常认同你的看法。一些学生为了成绩而扭曲自己的人格。记得有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对我说,我们没考好成绩,怎么做医生,怎样有钱,没有钱,怎样买自己要的东西,怎样买大房子?只是有品行但成绩不好,是不是要在pasar malam时去摆档?我真是吓到了,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就已经是这种观念了。你说父母灌输的是什么教育。父母总对孩子说,那,你好好读书,以后读大学,做有成就的人,不然你就要像那些小贩,工人一样做苦工了。呵呵,还好有一个小孩还会说,品行好,自然会肯学习的。唉~还好,世界还充满希望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