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经师易得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教人以知识;人师,塑造人的灵魂和素质。蔡老师曾见到了这样的一位人师———陈老师。同陈老师见面,她说的第一句话使蔡老师非常震撼。陈老师说:“我教书三十多年来,我的学生教给我很多东西。孩子们的种种情况,却让我提升了智慧,提升了我教学的经验。学生犯错的时候,就是教导他的时机出现了,所以不可以乱发脾气。同时师生之间也要言而有信。”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蔡老师才深深理解到,为什么陈老师的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亚于父母,因此他们对老师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
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蔡老师认为不能自己一个人听她的课,于是他就请许多朋友到这个老师家听课。陈老师怎么教学生呢?她不刻意准备,她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平常怎样引导学生和教学,都一一真实呈现。后来蔡老师的朋友带着他的学生也去听课;还有一个师范学院的教授带着他班里的学生分期分批地去听陈老师的讲课,每次10个同学。当这批师范学院的学生参加考试时非常顺利,考试的老师都会问他们,你们没有教过书,怎么会懂得这么多观念,确确实实你们重视伦理。有受教的心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希望听陈老师教学的人很多,还要按时间顺序排队。蔡老师得到这些好老师的教导,自我期许在当老师的时候,“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行。
蔡老师的愿望实现了,终于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蔡老师刚接班,很关心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其中有一个孩子,他父母离婚,爸爸又娶了一个后母,他跟后母相处得不是很好,所以这个孩子两个月没有交营养午餐的钱了。蔡老师问他:“为什么没交钱?”他说,家里情况很不好,很穷;又因他的弟弟没饭吃,都把营养午餐的钱拿去买面包、买牛奶给弟弟吃。蔡老师很慈爱,当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恨不得马上到他家给他弟弟买好多东西。蔡老师立刻说:“今天老师跟你一起回家。”这个孩子马上很急促地说:“老师,不用了。”虽然孩子的口才的确很好,但蔡老师觉得有点不对劲,就跟他的后母通了电话。后母把他讲得很不好,两边的说法差距太大,所以不可听片面之辞。
有一天,蔡老师刚好开车要回家,路过网吧,他突然在那里停了下来。这家网吧是当地最大的,他想进去看看。当蔡老师一进去时,在网吧最深角落的地方看到了这个学生。啊!这个学生一看到蔡老师脸都变绿了,他知道蔡老师的性格,最生气人家欺骗他,所以这个同学很害怕。蔡老师把他带出来,当然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孔子说过“恕”可以终身奉行;“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只有平息下来才能把事情处理好。于是蔡老师就告诉他,你这样欺骗老师不对。看到这个孩子既欺骗老师,又欺骗家里人,蔡老师马上带他到家里去向后母道歉。在道歉过程中,蔡老师还是感觉到后母对他不好而对自己亲生的孩子好一些。小孩都很敏感,你对他不好,他慢慢就会疏远你,可是毕竟孩子已经六年级了,还是要引导他修正自己。
后来,这个孩子就跟蔡老师走得越来越近,蔡老师也经常分配一些工作给他做,让他管理班里的图书,去图书馆借书都要他做登记,所以这个孩子还会时不时地走到蔡老师的书桌前来问老师,今天有没有什么事要我做啊。到这个时候孩子感觉你是真诚心对他,他的态度一定可以转化的。蔡老师就把他叫过来,问他拿钱都是去打游戏,这一段时间你都在说谎,好不好受?他说:“很难受!每一天老师是警察,我是小偷,日子很不好过。”
所以我们进一步引导他,绝对不要欺骗别人,那太痛苦了。这个学生觉得老师像福尔摩斯,很会探案。我们要善于从源头和根本把他导正,谨慎观察,真正了解了他们以后,就会觉得这些孩子都非常善良,只是没规矩,只要好好引导他,他就会觉得老师很有义气,就会以越来越好的表现回馈老师。
一天,一位家长走到了蔡老师面前说:“蔡老师,我儿子比较听你的话,不听前一任老师的话。我儿子讲,前一任老师都跟他们说,大家一起吃饭,可是每一次学生还没有盛完饭,老师在那已经吃起来了,而你也说大家一起吃,你每一次都比大家晚吃。”因为蔡老师在吃饭前首先要给同学讲一些礼语,如孝、悌的礼语。讲完后,走到学生们的饭桌前巡视,说到:“‘对饮食,勿拣择’你怎么夹这么少,用不用老师为你服务一下。”学生立刻说:“不用,不用。”自己就马上再夹一些菜。蔡老师巡视完后,才坐下来喘息一下,这时有的孩子吃得快,都已经吃饱了,他才慢慢地吃。所以孩子的眼睛、耳朵很敏锐,有几十双眼睛和耳朵在看、在听,由于这一个体贴的举动,使老师在同学心目中就得到了信誉,所以当老师、当家长的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都要以身作则,要特别谨慎,这样你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的榜样。(续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