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师第一次接班时,是一个棘手的班。了解到他们班有“四大天王”,这四个同学经常到教导处受罚。其中有一个学生神色非常不好,蔡老师就把他叫过来问他:“老师有没有得罪你?”他面无表情地回答:“没有。”“那你为什么这样脸色不好?”“五年级上学期就变这样了。”他自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小孩子都不傻。蔡老师说:“你这样表情让人家误解,认为你对人不欢喜,往后脸部要多露出微笑。”讲完后,他低着头毫无表情地回答:“好。”这时候老师绝不能说,你怎么这么不受教?这样会害了他,要注意点点滴滴关怀他。不要让他误解你是在控制他,这样就会适得其反。蔡老师听学生说了一件事,这段时间他经常到市场帮母亲卖衣服。六年级孩子很爱面子,还能帮母亲去卖衣服,这说明他很有孝心,有孝心的孩子都很容易引导,容易把他拉起来。所以在那段时间蔡老师到办公室没去几趟,都在教室批改作业,真正目的在打开“顺风耳”收集情报,这样才能对每一个同学的个性有所了解。
后来蔡老师就安排这名学生到学校“纠查队”,让他站在楼梯口,看到低年级的同学下课乱跑,他就说不许乱跑,把名字记下来,再不要犯。这样,他自己当“警察”,要不要守法?因为他走在校园里,一年级小朋友都盯着他,所以他的行为就慢慢转过来了。蔡老师发现他很有正义感,就跟他说:“老师让你当班长好不好?”他吓了一跳说:“那可不行,不可以!”因为蔡老师从自己的小学班主任那学了一个方法,让后进生当班长,成绩就上来。就这样蔡老师就一直劝他说:“当一个礼拜也好。”结果一个礼拜后,这个学生的成绩从此就好起来,并且当班长一直当到期末。除了在做事方面时时刻刻给他肯定外,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方说,他在学习方面,回答问题准确,思维敏捷,注意力专注,蔡老师就马上说:“你看这个同学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他很聪明,只要用功成绩不得了。”点点滴滴把他的自信心唤起来,结果两个月后考试,他考了全班第5名,进步很大。
有一天,为了鼓励学生,蔡老师找了几个对班级有贡献的同学,在学校门口集合,蔡老师请他们吃饭。这个学生的母亲骑着摩托车带着他过来,一看到蔡老师马上就哭了,说:“我这个孩子念了五年半的书了,从来没有一个好老师看到他。”孩子都是母亲的心上肉,这个话从母亲口里讲出来,这个母亲心里不好受。所以老师一点一滴的付出,都是给父母一点一滴的安慰。母亲讲到了一段话后就止住了。蔡老师说:“这个孩子非常有潜力,从他当班长后,让他做一些事都处理得很好,有领导能力,有做事能力,在学数学方面也很敏锐,只要继续保持,他上初中的成绩会越来越好。”称赞学生要具体,这样家长听起来才相信是真的。虽然是讲给他母亲听,但学生就站在那里听了好几分钟,这些话会在他心中停留很久、很久,真诚心会感动人。
毕业典礼时班级发奖,也许是天意,最后剩了一个奖品,蔡老师说:“这个奖发给我们班这半年为班级做事最多、学习最有进步的一个同学,你们提名?”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喊:“班长”。他就把奖品领了回去,到了座位上他一个大男生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老师站在前面一览无余。蔡老师想:我这一生不会伤心掉泪,只会感动掉泪,如果他再哭,我一定去好好安慰他一下。
学校要求必须把学生送出校园,排好队后蔡老师带班级的同学走出校门,走了一会,回头看看他还在哭,蔡老师就用左手拉着他的右手,刚要说,别哭了。这时他使劲地喊:“谢谢老师,谢谢老师!”一直在喊,蔡老师当下被感动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他心里暗暗叮嘱着自己:“我要带队出去,不能让眼泪掉下来。”就开始深呼吸,几次走到前面把他们送了出去。蔡老师回到校园后想:不是我教了他,而是他帮我上了为人师表最重要的一课,告诉我没有孩子不能教,家庭教育要转变,还必须靠学校的老师。因为家长并没有受过教育的训练,假如老师肯多费一些心,将会让很多家庭受益,关键看我们的真诚心够不够。
由此蔡老师想起了一件往事:初中的时候,他的老师站在前面,因为刚好发了一篇作文范本,上面写的是蔡老师的二姐蔡荣清的名字,这时老师说:“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语文程度差这么多?”还有一次,蔡老师有一科考了100分,平时的成绩不是很好,班级那时规定下一次比这一次降分就要受罚,蔡老师心想下次铁定被打,所以考100分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却很痛苦,平时心里忐忑不安,恐惧考试,因为考试就要挨打。下一次考了91分,真的被打了九下。这样的话语和行为会刺痛学生的心灵,会让一个学生丧失信心,也有可能产生更不好的负作用,对老师有怨恨。当对老师怨恨的时候,孩子自己就遭殃了,他就不会把学问学好。当然,有的老师处罚学生,有时会有好的效果,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确实是为我们好,但是有时太过分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反而会记恨老师,而这种记恨也会毁了学生自己。但蔡老师当时并没有记恨,因为他父母处事、待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人格的根基在家庭。蔡老师的父母在平时的言谈中,对他们三个孩子、对朋友、对同事从来没有一句话是批评,人际关系都不错。所以蔡老师没有起怨恨,心里面找不到一个敌人,不然就糟糕了。
作为一名老师,他的品行关系到一个学生的一生,甚至是他的后辈,所以老师担负着很大的责任,谁也不想误人子弟。因此,首先就要先确立一个重点,学生是不是信任你?学生是不是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确实有爱心?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去发展。否则很可能是适得其反,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这样对学生、对老师、对国家才能有利无害。
上中学的时候,蔡老师没有学习中国圣贤教育,对国语不感兴趣。但他感觉古文真是太好啦!有两句古文在他心里闪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并不知道圣哲人的存心,很快亮光就熄灭了。比如在学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当时老师讲课说,什么叫丹心?就是红色,热忱的心;汗青是史册的意思,要背下来,期中考试要考,课这样就讲完了,是为考试而讲课。蔡老师说:“我们无法感受到圣贤人的存心,不得其门而入。观察圣贤和有德行的人的存心,学习圣贤人最快的方法在哪里?直接从存心学起,这就需要老师抛砖引玉。当时只要老师真正把圣贤人,如范仲淹义行的风范、文天祥的气节告诉我们,我们正是年轻气盛,听到这些德行,听到这些孝、悌的故事,听到这些礼义、道义的故事,好好给我们讲清楚,一定会燃起我们心中的热情,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忆,感恩的回忆。”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这部分东西就是灵魂和素质,所以教育需要真正的人师,因为既要有受经师之教,又要有得人师之育,因此老师的职责是神圣的,祝愿每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能成为一名人师。
当内心感受到师生的这种缘份是人生很高的享受时,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才能从中真正体悟到,这种感觉不是口号,而是沉淀了长久的时光岁月,在一点一滴的互动发酵中酝酿而出的感恩,不但是一辈子的师生,更像一辈子的父子,传承人师的慈爱光,也让我们将这份光与热,薪火相传,传至永远。
作为老师的,或渴望做老师的,看了此文章,您有些什么感触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